澳大利亞華人湯繼允簡介微博

澳大利亞華人湯繼允簡介微博

湯繼允2008年來到澳大利亞就讀高中。在大學畢業之後,他成為了第一個以留學生簽證被澳洲銀行破格錄取的實習生,把兩家墨爾本銀行分行業績提升到全國第一,幫助其他四位有留學生背景的朋友先後進入不同分行全職工作。目前,他辭職下海加入地產貸款基金公司作為合夥人,曾遞過超過120份簡歷,他要與大家分享成功就業的經驗,讓中國留學生們少走彎路。

澳大利亞華人湯繼允簡介微博 第2張

與母親在墨爾本的咖啡廳 SUPPLIED

我在2008年3月28號來到墨爾本就讀一所比較偏遠而名氣一般的教會男子高中。出身中產階級家庭的我,父母都算是工薪階層,留學的費用對家裡來說是非常大的一部分開銷。尤其是小的時候,母親下海到深圳開餐飲,每天起早貪黑,能深刻感到媽媽的幸苦。出國留學其實還是靠慷慨的舅舅資助了很大一部分學費。而且在資助我的頭兩年,是舅舅最艱難的兩年,公司連續虧損,市場和公司人員的變動都很大。因此我很感激,也深刻體會到“無能”的可恨,希望自己在關鍵時期能有能力獨當一面。所以我從高中就開始打零工,為自己掙一點零花錢,甚至大學聯考補習的費用,每個月會有記賬的習慣,騎自行車上學鍛鍊加省車費。高中畢業以後,除了大學學費就再也沒有向家裡要過錢。大學期間除了每週20小時的簡直工作,還和朋友在網上賣東西。每個大學長假我也會回國找實習機會,或者留在澳洲邊打工邊旅遊。回頭看看,這樣逼自己獨立的過程特別快樂

澳大利亞華人湯繼允簡介微博 第3張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10年級的工作經驗周開始的,在Micham的一家中餐館,當時英文還很差,沒有工作經驗,兩位越南老華僑老闆收留了我。我開始洗完,切菜,配菜,端盤子。在勞動的過程我發現了很多自己的不足,比如手腳慢,扭扭捏捏,沒有調理。原來在國內從來沒有機會做家務,到了餐館倒有機會每次晚上為很多人準備。老闆很和藹,認我做徒弟。他們是在越南出生長大的華僑,小時候還上過私塾,70年代時以難民的身份來到澳洲。他們的故事非常激勵我。第一份工資雖然工錢不高,當時的法律規定是沒有工作經驗的學生剛開始兩週是$10一天,那是我第一次體驗到了靠自己勞動掙錢的快樂。

澳大利亞華人湯繼允簡介微博 第4張

高中與同學在一起 SUPPLIED

從10年級在餐館的第一份工作到後來畢業在銀行的全職工作,期間的六年裡,我以不同形式投過120多份簡歷,做過超過十幾份工作,餐館,Pizza店,必勝客送外賣,Costco超市銷售員,家教,敲門賣電話合同,敲門賣SEO產品,開網店,大學圖書管理員,監考官,義工,學生社團負責人等。每一份工作都磨練了我的交流能力和組織能力,所以後來能進入銀行也是水到渠成的。我的成績並沒有特別優異,但是做一件事必定會很投入,儘可能做到最好。

澳大利亞華人湯繼允簡介微博 第5張

在銀行工作的短短12個月內,就把兩家分行墨爾本分行的業績做到了全墨爾本第一。一家是Carnegie的新分行,2014年七月開張,從零開始,六個月期間就達到了第一。Retail Banking Executive非常高興,把我們全分行的原班人馬掉到了最大的分行之一Chadstone,墨爾本東區的旗艦行,卻苦於業績一直不佳。通過團隊的努力,我們再次以六個月時間把它做到了第一,幾乎隊裡的每位職員都升職加薪了。不妨透露我工作第一年財政年的稅前收入包括加班和獎金是$73,000。告訴你這個數字不是炫耀,因為比我厲害的留學生朋友比比皆是。告訴你這個數字,是因為我心疼一些留學生朋友低估自己的潛能,長期廉價出賣自己的勞動力。我只是要證明,不需要HD的成績,做好計劃並努力執行,必能做到更好。

不少留學生和學生家長們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進銀行工作,印象總是薪水優渥,工作穩定,有社會地位。在國內銀行往往需要強大的人脈和背景,而隻身國外要如果削尖腦袋進入看似壁壘很高的銀行呢?其實進銀行沒有想象中的那麼難,一下是幾大誤區。

澳大利亞華人湯繼允簡介微博 第6張

參與澳中青年人論壇 SUPPLIED

誤區一:是不是有PR(永居身份)就能進銀行了?

不是的。是有PR“也未必”進得了銀行。一個有準備的人,在有PR的那一剎那就進了,所以要更全面地準備和磨練自己。在銀行認識了不少有留學生背景的Bankers,他們進入銀行的套路多為兩種,一,先通過相關專業,考雅思考翻譯等途徑儘早拿到PR;二,在申請銀行工作前,除了成績單好看以外,多積累工作經驗以及社會閱歷,交流和表達能力在銀行尤其重要,所以英文水平要過硬。

所以,同學們應該多做調查,瞭解這個行業和銀行本身。巨集觀行業,比如,銀行排名,大小,價值觀,戰略,業務效益,市場動向(網上都有免費資料,be proactive);微觀到一家銀行的五臟六腑,比如,一個州分幾個管轄區域,哪些分行是在哪些轄區內,哪些轄區需要華人banker(沒有不需要的),誰是行長,分別需要什麼樣得人才,進入銀行需要哪些經驗,自身的條件可以給哪些特定的團隊帶來什麼樣的價值(請給自己開戶的分行職員吃飯,絕對全部告訴你,be proactive)?

誤區二:是不是隻有 Internship & Graduate Program?

不是的,條條道路通羅馬。Internship和Graduate Program是給一些大學活躍的尖子生設定的,為了銀行未來培養領導,相當於國內的黨校。但是!但是!但是!銀行往往很多後來成為領導人的高層,其實大多都是從底層一步步做起的。西太平洋銀行(Westpac Group)的前CEO Gail Kelly, 就是一個從櫃檯到CEO的經典案例。有底層和前線經驗,是在銀行升職最好最籌碼。一位從戰場裡滾爬出來的軍官,和一位從軍校畢業,卻未上過戰場的軍官,你會跟隨哪一個?

其實,分行,客戶電話中心(call centre), 檔案部門(process team), 提供的工作機會遠遠超過Internship & Graduate Program, 而且我個人認為,只要足夠努力,最後的結果不會差過Graduate Program的同學。首先,Graduate Progam裡的同學自身也是很拼命很刻苦的,除了努力工作,還擅長打交道,交流,組織活動,等。其次,Graduate Program的缺點在於兩年中在不同部門三到六個月地“轉悠”,走馬觀花,還沒學到皮毛就走了。而從基層一步步做起員工可以把一塊業務吃透以後,和同事以及上級關係處得良好,升職以及換部門的機會一直都有。最可怕的是我們留學生自己眼高手低,想要一步登天。

澳大利亞華人湯繼允簡介微博 第7張

誤區三:是不是一定需要金融學位或銀行經驗?

當然不是,銀行裡的老職員不同背景的有很多,但大部分是與retail相關的,也就是與人打交道。因為在銀行,“銷售”和“賣產品”,對銀行的利潤才是最大的。我有位同事甚至是學時裝設計的,後來從基層做起做到了相當成功的貸款經理。相比學位,銷售經驗以及和人交流的能力更重要。

在分行裡,許多同事在進入銀行以前有著類似的工作經驗,比如電話公司賣電話,在專櫃店做過櫃員,這些都是客服與銷售的結合。而往往這些經驗是留學生在大學階段忽略的,幾年書讀下來簡歷除了在幾個學生社團裡混吃混喝以外,幾乎空白。而且英文是中國留學生的第二語言,只有在英文環境下和團隊裡工作過,才算溝通能力的硬實力,雅思口語7分8分都是浮雲。

澳大利亞華人湯繼允簡介微博 第8張

誤區四:只有在網上能申請

我沒有具體做過統計,但是工作一年下來,發現至少有三成的同事是通過線下的networking而認識了銀行的某某職員或者某某分行行長(當然自身條件也是過硬的),把簡歷遞給了能做決定的人。在某些部門需要招人之際,甚至再此之前,你的印象就早已進入了能做決定的部門經理的腦海裡了。

如果我說墨爾本銀行2015年一位得到CEO獎的分行員工,是在2013年的某天走進銀行親手投的簡歷,你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