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景帝劉啟簡介兒子是誰 劉啟死後為什麼連個廟都沒有

漢景帝劉啟簡介兒子是誰 劉啟死後為什麼連個廟都沒有

漢景帝劉啟愛護百姓減輕刑罰,使當時的社會安定,百姓富足,漢景帝因此被後人奉為不可多得的盛世之主。然而,就是這樣一位讓人景仰、膜拜的好皇帝,卻先後做出了怒殺吳太子、腰斬晁錯、冤死周亞夫,甚至連自己的親生兒子都不放過的事情來,無不暴露了一代明君暴戾殘忍的另一面。

劉啟

漢景帝劉啟(公元前188年臘月初五-公元前141年正月),漢文帝劉恆第五子,母孝文皇后竇氏(即竇太后),西漢第六位皇帝。

劉啟在位期間,推行“削藩策”,削諸侯封地,平定七國之亂,鞏固中央集權,勤儉治國,繼續奉行“與民休息”政策,發展生產、減輕賦稅。

劉啟在位16年,漢景帝后元三年(前141年),劉啟駕崩,諡號孝景皇帝,葬於陽陵。

漢景帝劉啟在西漢歷史上佔有重要地位,他繼承和發展其父漢文帝的事業,與父親一起開創“文景之治”;併為其子劉徹的“漢武盛世”奠定基礎,完成從文帝到武帝的過渡。

漢景帝劉啟簡介兒子是誰 劉啟死後為什麼連個廟都沒有 第2張

一般情況下,對於一個皇帝而言,都應該有自己的年號,諡號,廟號等。在秦漢時期,廟號在一個皇帝的評價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漢高祖劉邦去世後,為了緩解四年楚漢相爭帶來的人口銳減,經濟凋敝等現狀,也為了中和漢高祖殺伐一生的不良後果,其繼承人漢文帝和漢景帝奉行無為而治的政策,與民休息,輕徭薄賦,創造出來當時空前美好的盛世,後人們稱為文景之治。因此,漢文帝漢景帝二人也被許多人風味難得一遇的明君。但就是這個繼承了漢文帝無為而治政策的漢景帝,竟然在死後連自己的廟號都沒有。後世對文景之治評價如此之高,可為什麼他的子孫在當時不願意給漢景帝一個應該有的廟號呢?

漢景帝劉啟,漢文帝劉恆之子,漢武帝劉徹之父。漢高祖劉邦的廟號其實是太祖,而漢文帝劉恆稱太宗,漢武帝劉徹叫世宗,可偏偏就是漢景帝劉啟沒有廟號。一個皇帝沒有廟號,只能有以下幾種可能:第一,亡國之君。第二,皇位被篡奪。第三,政績不足。從實際來看,也只好是政績不足以被自己的後人們認可,所以才橫下心來不讓他進祖廟。那麼漢景帝之人又有什麼不太讓子孫後代認可的政績呢?各位看官且慢慢看來。

漢文帝比較老實,一生至死追尋無為而治的政策方針,獲得後世一致好評。但是漢景帝不一樣了,他就忍不住了。登基之後,漢景帝幹了一件事情,什麼事情呢?削藩。在封建王朝,但凡是涉及削藩都是一件讓人頭疼的事情,不是要大開殺戒,就是有人要起兵造反。而漢景帝削藩,遇到的是後一種。歷史上稱為七國之亂。景帝第三年的時候,吳楚等七國發生叛亂,最直接也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漢景帝實施的削藩政策。七國之亂髮生後,大家的要記住了,是這個人一手幫漢景帝擺平了此事,他叫周亞夫。周亞夫其人,是西漢時期的著名將軍,和漢高祖劉邦是老鄉,還繼承了他的父親的爵位,稱絳侯。在七國之亂中,他統帥漢軍,三個月平定了叛軍。

漢景帝劉啟簡介兒子是誰 劉啟死後為什麼連個廟都沒有 第3張

也就是說,七國之亂雖然真的亂,但是讓這個人給擺平了。話說回來,雖然削藩導致了叛亂,但漢景帝削藩也是一番好意,誰叫自己的老祖宗當時非要分封天下的,不僅給自己帶來了麻煩,還讓後世人跟著他操碎了心。但是緊接著還有另外一件事情,那就是殺功臣。這事兒漢景帝也幹了。殺的誰?沒錯兒,就是上文中的周亞夫,周亞夫平定七國之亂後,封太尉還不行,在幾年之後還做了丞相。大家注意了,那時候的丞相可算是位高權重,簡直就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想想李斯,想想董仲舒,那個不是掌權一方之人。

這個時候這個周亞夫也是丞相了。或許是人的地位高了就會有點兒飄,也或許是皇帝和丞相之間的矛盾在歷史上根本就沒有辦法調和,反正是周亞夫被漢景帝看不慣了。看不慣了就怎麼樣?殺,君要臣死,臣就不得不死,理由有很多歷史記載,但最後的結果無非就是死。周亞夫的兒子是個孝子,爹還活著,就給周亞夫置辦死後的陪葬品,也是買什麼不好,就偏偏買兵器作為陪葬,漢景帝一次為由,給周亞夫定了一個意圖謀反的罪名,最後不明不白的就死在了牢中。

那麼回過頭來看,漢景帝削藩有錯嗎?沒有。削藩本身就是為了後代子孫能夠更好的坐穩自己的江山。漢景帝殺周亞夫真的就有錯嗎?從個人之間來看,肯定有,但是從政治上看,漢武帝的做法要比後來朱元璋一口氣誅殺15000人來廢除丞相要好的多,也比漢高祖劉邦的手段要溫和的多。可就是這樣的一件事情,卻得不到自己的子孫後帶的認可,後代們認為漢景帝削藩不合時宜,導致叛亂,進而又不識好歹誅殺忠良,不配進入祖廟,就連個廟號都沒有給他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