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學子何江哈佛演講這是哈佛給予最高榮譽

26日,生物系博士生何江從上百名競爭者中脫穎而出,成為首位登上哈佛大學畢業典禮講臺的中國學生。同臺演講的還有斯皮爾伯格。何江從中國科技大學畢業後,赴哈佛大學研讀生物化學,碩博連讀,將赴麻省理工學院讀博士後。

中國學子何江哈佛演講這是哈佛給予最高榮譽

何江

何江,登上哈佛大學畢業典禮演講臺的首位大陸學生,這是哈佛給予畢業生的最高榮譽。

中國學子何江哈佛演講這是哈佛給予最高榮譽 第2張

何江

26日,哈佛大學第365屆畢業典禮備受關注。湖南小夥何江作為優秀畢業生代表發表了演講。他在演講中談論了科技醫療資源在農村分佈不均衡的現象。他說:“將學到的知識提供給需要幫助的人是多麼重要!”

湖南小夥兒何江,不僅是第一位榮獲哈佛生物系博士畢業生的大陸學生,還是首位作為優秀畢業生代表站在哈佛大學畢業典禮臺上的中國大陸學生。畢業典禮演講人,是哈佛學子可獲得的校內最高榮譽。都來聽聽何江都說了些什麼。

中國學子何江哈佛演講這是哈佛給予最高榮譽 第3張

何江

中文名 何江

出生地 湖南省長沙市寧鄉縣南田坪鄉停鍾村

出生日期 1988年

職 業 學生

畢業院校 哈佛大學

何江,哈佛大學生物系博士畢業生。1988年出生於湖南省長沙市寧鄉縣南田坪鄉停鍾村的一戶農民家中,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又去哈佛大學碩博連讀。

2016年5月26日,將要站在哈佛大學畢業典禮的講臺上,作為哈佛研究生優秀畢業生代表發言。

哈佛博士畢業後,何江將赴麻省理工學院進行博士後研究

美國東部時間5月26日,哈佛大學第365個畢業典禮日。

中國學子何江哈佛演講這是哈佛給予最高榮譽 第4張

何江

在綠樹陽光和3萬多名哈佛人的注視中,來自湖南農家、上大學才頭一回進城的生物系博士生何江,身著紅黑相間學位袍,微笑著登上了哈佛大學2016年畢業典禮的講臺,成為這所世界頂尖大學歷史上第一位登上該講臺的中國學生。

畢業典禮演講人,是哈佛學子可獲得的校內最高榮譽。每年挑選3名優秀畢業生作畢業演講,已成為哈佛的傳統:先由兩名本科生分別用拉丁文和英文演講,再由一名研究生作英文演講。著名導演史蒂芬·斯皮爾伯格作為今年的特邀嘉賓,與畢業生代表同臺演講。

何江的演講題目是《蜘蛛咬傷軼事》。

“在我讀國中的時候,有一次,一隻毒蜘蛛咬傷了我的右手。我問我媽媽該怎麼處理——我媽媽並沒有帶我去看醫生,而是用火療的方法治療我的傷口。”何江以親身經歷開頭,引出自己對先進科技知識在世界不同地區分佈不均的擔憂。

何江親切熟稔的家鄉記憶流淌在他的演講中。在湖南長沙寧鄉縣南田坪鄉停鍾村,有他務農的父母。自打何江有了參與競爭演講人的念頭,半年來,父母一直鼓勵他,和他一起經歷了其間所有的起伏、等待和激動。

主會場入場券一票難求,畢業生一般只能邀請至親入常校園裡滿是從世界各地趕來的家長,與孩子分享人生的幸福時刻。何江也收到學校發來的兩張入場券,可是從湖南鄉村到美國波士頓的距離實在太遙遠了,他想都沒想,把票送給了朋友。

何江覺得這沒什麼。哈佛求學近7年,在他心裡,父母離他並不遙遠。小時候,當村裡許多小夥伴成了最早一批“留守兒童”時,何江的父母卻甘守貧寒,陪伴他和弟弟。小小土坯房裡,父親講不完的自編睡前故事,母親一貫的溫和鼓勵,長久地溫暖著他的內心。

演講在繼續。“儘管我們人類已經在科研上有了無數建樹,怎樣把這些最前沿的科學研究帶到世界需要的地方,我們有時做得還不盡如人意……”

中國學子何江哈佛演講這是哈佛給予最高榮譽 第5張

哈佛大學何江

何江與這場演講的緣分,說起來有些偶然。去年底的一天,在本科生宿舍兼任輔導員的他照例和一群人在食堂吃飯,大家聊起學校選拔畢業典禮演講人這件事。負責宿舍工作的教授戴安娜·埃克建議何江去試試,他有些猶豫。“你覺得自己行,就去試,沒什麼丟臉的。”埃克教授說。

如果不爭取,機會永遠不會來,何江決定試試。

一切來得突然又令人緊張。3月初,何江參加了學校的演講工作坊,從學寫講稿起步。每改完一稿,他都發給埃克教授和其他朋友讀。首輪選拔由參賽者提交講稿和個人材料,3月底截稿,再由10名不同專業的教授從中篩眩

遞交材料後,很長時間沒動靜,何江以為沒戲了。當他很意外地收到入選通知時,距初賽只有6天了。

4月19日初賽啟動,從上百名參賽者中選出的10多人上臺比拼演講。何江緊張極了,他嘗試脫稿講,感覺七八分鐘一下子就過去了,下臺後連自己說過什麼都忘了,很忐忑地回去了。兩小時後,正吃飯的何江收到評委的郵件,他再次過關。剎那間,他意識到機會難得,應該全力一搏。

距複賽只有一週了,何江給一些見過但並不熟識的教授發郵件求助,希望得到指點。這些教授都回信並與他見了面。一位教授還介紹了自己的朋友、肯尼迪學院一位公共演講培訓專家幫助何江。同學、朋友們也以各種方式支援何江。

到4月26日複賽時,只剩4名選手了。有兩名來自肯尼迪學院,都很擅長公開演講,其中一名還有多年的外交經驗;一名教育學院的選手當過多年導遊,演講頗有感染力。何江經歷過的最大的演講場面,是他獲得中國科技大學本科生最高榮譽——郭沫若獎時的演講,當時臺下聽眾僅有數百名。

“說實話,我都不清楚為什麼當選了。”讀博期間,從事超高分辨顯微成像研究流感入侵人體過程及大腦神經元細微結構的何江,作為第一作者和共同作者,已發表9篇論文,從論文數量和質量看,他都是名副其實的“學霸”。但何江說,哈佛學業出色的人太多了,他的勝出,可能與演講內容的新穎度有關,選擇科技題材的演講人相對較少。

“哈佛的教育教會我們學生敢於擁有自己的夢想,勇於立志改變世界……我成長的經歷教會了我作為一名科學家,積極地將我們掌握的知識傳遞給那些有急切需要的人是多麼的重要……而這樣一件事,是我們每個畢業生力所能及可以做到的。”講到這裡,何江的演講被掌聲打斷。整個演講,他充滿激情,透著自信。

從不自信到自信,28歲的何江經歷了太多的歷練。從鄉下到縣城讀高中,蹩腳的“農村英語”讓他不自信,他就買來英文版小說硬啃;到了哈佛,校園滿是“牛人”,整個頭一年他都不自信,但第二年,他就報名當本科生輔導員,最後一年,他搬入本科生宿舍,與一群本科生同吃同祝

中國學子何江哈佛演講這是哈佛給予最高榮譽 第6張

哈佛大學何江

這期間,何江做過許多被他稱作“破冰”的嘗試。比如,一桌西方學生正吃飯熱聊,英語還不那麼“順溜兒”的何江也坐過去加入談話。受挫是經常的,但他硬著頭皮不斷嘗試。漸漸地,他結交了不少朋友,不僅持續獲得知識上的滋養,英文也越來越好。

“改變世界可以非常簡單。它可以簡單到成為世界不同地區的溝通者,找出更具創造性的方法,將知識傳遞給像我母親一樣的人們和農民這樣的群體。同時,改變世界也意味著我們的社會,作為一個整體,能夠更清醒地認識到科技知識更加均衡的分佈,是人類社會發展的一個關鍵環節,而我們也能夠一起奮鬥,將此目標變成現實。”在演講結尾,何江說,“如果我們能做到這些,將來有一天,一個在農村被毒蜘蛛咬傷的少年,或許不會用火療這樣粗暴的方法來治療傷口,而是去看醫生以得到更為先進的醫療護理。”

何江告訴記者,他此番迎接挑戰哈佛畢業演講的動力還有一個,希望中國學生都能自信大膽地在各種講臺上發出自己的聲音,因為每個學生都是自己校園的主人翁。

何江做到了,哈佛校園迴盪的掌聲為證。

完成哈佛學業後,何江已赴麻省理工學院進行博士後研究,繼續迎接自己人生和科學研究新的挑戰。

中國學子何江哈佛演講這是哈佛給予最高榮譽 第7張

會養豬的父母,會讀書的兒郎

5月26日,寧鄉縣壩塘鎮停鍾新村,相比較鄰居的高牆大院,何江家沒有圍牆的粉色小樓很不起眼。早上9時,何江的媽媽曾獻華開啟微信跟兒子視訊聊天:“江啊,不緊張吧?”

“還好咯,今天要早點休息,明天四五點鐘就要起來準備噠。”哈佛博士的寧鄉話依舊很標準。此時的波士頓已是深夜了,何江在做最後的演講練習。

“去美國後人還胖了。”曾獻華滿意地結束通話視訊。在父母眼裡,何江沒有太多的變化,離開寧鄉求學11年,口音依舊。

何江是村裡第一個考上重點大學的人,也是第一個唸書唸到美國去了的人,他的弟弟今年也碩士畢業了。

“村裡就我屋裡兩個研究生。我們鄉里土話講,養兒不讀書,不如養頭豬。”何江父親何畢成說。

何畢成高中文化,算是農村知識分子,比一般農民要有見識。何畢成懷念上世紀90年代,那時大家都誇寧鄉人會讀書,人們並不那麼羨慕當官發財的,卻特別羨慕會讀書能考上名校的。在鄉里,會讀書的孩子往往是一個村子的榜樣,有著莫大的榮耀。

中國學子何江哈佛演講這是哈佛給予最高榮譽 第8張

到了新世紀,讀書漸漸不像過去那麼“高貴”了,但何畢成依舊有“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執念。

何江小時候,何家每年都要種20畝水稻,喂三四頭母豬、十幾頭肉豬,兩兄弟從小跟著扯豬草、搞“雙搶”。何畢成餵豬很用心,那些年硬是靠著餵豬種田把孩子的學費都掙齊了。

“他們兄弟都曉得,爸爸媽媽尋錢(賺錢)不容易,他們不講究吃穿,有書讀就滿足了。”曾獻華說。再怎麼辛苦,何家也沒讓兄弟兩個成為“留守兒童”,一家人的生活清貧卻完整。

村裡也有人說話不好聽的,說讀了研究生又怎樣,還不一定找個好工作呢,不一定賺到買房錢呢。其實,從何江大二開始,就不再需要家裡給錢,他每年都可以拿到獎學金,並且在外勤工儉學,每個月還有錢寄回家裡補貼家用。

“我崽懂事、孝順。”曾獻華笑容舒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