髮型變化與社會發展

從髮型變化與社會發展來看,隨著社會的變化,髮型總是有著不同的改變.下面給大家來介紹下發型變化多端與社會發展的關係.

髮型變化與社會發展

一、單一經典時代——麻花辮和爆炸式風行

中國女性向來有留長髮的習慣,所以麻花辮成了70年代的經典髮型,記得當時因為還小,不會編辮,我的兩個姐姐是長長的秀髮,就喜歡編成麻花放到身後,有時還用黑色小發夾別起來,這樣方便工作。到了上個世紀80年代初,大多數人仍喜歡扎著的麻花辮,而那些已經工作了的年輕女孩卻紛紛剪掉了長長的大辮子,取而代之的是短短的捲髮。有的留起“招手停”式的硬硬劉海,有的還將頭頂的頭髮稍稍拱起後用髮夾固定,據說這是“增高”的好手段,很受小個子女孩的歡迎,我記得我單位的同事梳這種髮型十多年。在當時為了省錢,許多人都不願去理髮店,而是買了髮捲自己做,經常可看到頭頂滿頭髮卷的人走上街,成為那個年代的獨特風景,我現在還留著那時的髮捲。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到了80年代,燙髮逐漸普遍起來並開始有了不同的造型。大辮子漸漸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呈向外爆炸型的燙髮。這個時期的髮型變得更質感、更高聳,捲髮成為了80年代時尚的主流。爆炸力的髮捲,厚而大氣的質感,剛性的劉海,這麼經典的髮型,已經是經歷過七八十年代的我和眾多女性心裡的美好回憶。那時,中期的燙髮只是把頭髮弄卷,沒有造型可言。80年代後期,燙髮開始有了各種造型,然而無論是龍鳳燙、水晶燙、三角燙,還是萬能燙,做出來的髮型幾乎都是一個模子印出來的,整個頭髮都向外“爆炸”,走起路來滿頭都是卷卷兒在空氣中抖動。

二、模仿明星時代——滿城盡是郭富城頭

1990年以後,隨著流行樂、搖滾樂的發展,香港的影視明星成了年輕一代刻意模仿的物件,從髮型到著裝,很多人爭相效仿,尤其是“四大天王”對我們影響很深,郭富城的小分頭也成了那個時代的烙印。厚厚的頭髮或五五分、或三七分,弄到兩邊,活潑而俏皮,看看那個年代的學生照,幾乎每個男生都留著這樣的髮型。而我們女孩子中間則流行自然的直髮,不留劉海,把頭髮往兩邊梳開,象林青霞這種清純的披肩發造型是我們女孩子紛紛效仿的物件。到了後期,女士大部分就是馬尾,這種將大部分的頭髮往後集中,用一個皮套或其他可以鬆緊的裝飾品,將辮子紮起來豎在半空中的造型,由於易於打理,感覺清爽自然,頗受我們女性歡迎。

三、個性時尚時代——離子燙和染髮各領風騷

到了新世紀後,離子燙成了我們的新寵,將自然彎曲的頭髮燙成順滑的直髮成為每個愛美女性的嚮往,護髮產品也從招灰的“頭油”變成了品牌多樣的焗油膏。近幾年,燙髮染髮開始引領新風尚,髮型在設計上強調個性和獨特,是否適合年齡和職業,是否與臉形相配,髮色的明亮度、花型的大小、卷的方向都有了不同的標準,也湧現出一些諸如煙花燙、平板燙、挑染等新名詞。“發”樣年華至此進入一個真正的百花綻放、各具風流的時代。當時,一些中青年人認為黑色頭髮單調,缺乏輕快柔和的美感,於是他們大膽衝破傳統美學觀點,從最初的將頭髮染成黃色、金色、栗色、紅棕色等,到後來的一撮白、綠、藍,甚至有的人乾脆一個頭上出現幾種顏色,也就是今天所說的“橘子瓣”髮型。

時下,長髮又流行起來了。尤其是那種微卷輕飄,蓬鬆輕盈的長髮卷,沒有直髮的呆板,也沒有捲髮的繁複,女人味十足卻又不失清純,使曾經時尚的短髮一族羨慕不已。而久違的劉海也殺回來了,成為美髮師們關注的另一焦點。只是最新的劉海比以前更加豐富多彩,以歐化感的等齊大劉海為主導,而那些嫵媚斜劉海、哈日味的超短劉海等等也毫不遜色。追求時尚與另類的都市人的“頂上風情”越來越“豐富多彩”。

縱觀改革開放三十年,百姓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們的思想意識逐漸從閉關自守、墨守成規轉向熱情開放、標新立異,越來越追求生命的釋放和個性的張揚,美發變成了現代人們享受生活、提升品質的一種方式。髮型一次次的變化見證了改革開放30年中國人生活、審美觀念的巨大變化。